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学(节选) 荀 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⑦。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通“著”,显明。⑤蠕:微动。⑥傲:浮躁。⑦: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仿效。
[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其义则始乎为士义:意义士:读书人 (2)《礼》之敬文也 敬文:肃静而有文饰 (3)《乐》之中和也 中和:中正而又和谐 (4)周于世矣 周:通晓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数则始乎诵经 其:代词,代指学习 (2)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3)今之学者为人 为:介词,为了 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春秋》约而不速 速: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快速 4.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故《书》者,政事之纪也。 句式:判断句式(“……者,……也”表判断) 译文:所以说,《尚书》是政事的记载。 (2)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句式:固定句式(“……之谓……”译为“这就叫……啊”) 译文:这可以叫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啊。 (3)学莫便乎近其人。 句式:状语后置句(“乎近其人”作“便”的状语,后置了) 译文: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解析:选B根据句意和对称,可以对比排除,然后确定B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from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D.学者,“学”者,觉也,系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解析:选DD项,学者,指求学的人。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解析:选C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译文: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
参考答案:(1)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参考译文: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尚书》《诗经》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记》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所以说,《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经》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记》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所以学到《礼记》就到头了,这可以叫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记》的肃敬而有文饰,《乐记》的中正而又和谐,《诗经》《尚书》的内容渊博,《春秋》的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
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礼记》《乐记》虽记载了法律制度,却没有详细阐明其中的道理;《诗经》《尚书》虽记载了古代的事理,却不能切合今天的实际;《春秋》文字简约,因而不能使人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效法良师益友并且学习君子的学说,就能培养出崇高的品质,学到广博的知识,通晓天地人间的事理。所以说,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利用,字用之。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永元十四年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后辞让,不得已
- 文言文阅读答案 程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除三原知县,入为御史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
- 文言文阅读答案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赵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 文言文阅读答案 亡妹张夫人家传 李鸿章 ①呜呼!自吾妹之亡,吾母无与承欢者矣!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唐允隆传 【清】戴名世 唐允隆,字吉人,宣城人也。为人倜傥负气
- 文言文阅读答案 郭子仪转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
- 文言文阅读答案 与李翱书[1]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
相关热门:
- 现代文阅读答案 出 关 鲁 迅 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
- 现代文阅读答案 矮象和硕鼠 方舟子 提起庞然大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象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罪状,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二国王只有在行仁政的时候才是国王,如果施行暴政蹂躏子民
- 现代文阅读答案 《大抗议书》)在1641年10月20日提交议会讨论时,仍遭到许多议员的激烈反对
- 现代文阅读答案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们的委托,“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作家,虽然承认财产公有和人与人的平等才符合“自然法”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曹利用,字用之。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
按Ctrl+D键将文章加入收藏夹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学(节选) 荀 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学(节选) 荀 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学(节选)荀 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 学(节选) 荀 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学(节选) 荀 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 学(节选) 荀 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
- 文言文阅读 学恶乎始?恶乎终?日: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劝 学(节选)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文言文阅读答案 非 相(节选) 荀 子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 文言文阅读答案 礼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