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尽管存在着一些片面、过时的观念,但儒家人生哲学的确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博学而笃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等。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孔子与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不但耍有一定的能力和才气,而且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和志向。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人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将一事无成。
在孔子及儒家的人生哲学中,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艰苦努力。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积极进取。《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由乎己而不由乎人。
当今,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我们所说的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事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主要是指人们依据社会分工和个人条件等状况,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事业目标及其追求。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等等。
就进取精神来说,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不是一时的冲动,而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长期的一贯的生活方式。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发展吏上,那些伟大的创造和成就,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伴随着挫折和磨难.那些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一些不甘现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人。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具备刚健自强、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摘编自杜振吉《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濡家人生哲学包含着丰富、深刻、睿智的哲理,历代学者对它从不同维度进行了正面解读。
- 儒家倡导的人生哲学以“志”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并认为人生多方面都是由己不由人的.
- 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是对儒家人生哲学的继承和发扬,与孔子所讲的“立志”没有本
质的差别。
D.社会理想即政治理想,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预期以及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论证儒家人生哲学的两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下文阐述开掘其现代价值奠定基础。
#from 论述类文本阅读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B.文章大量引用儒家学者的语言,一方面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说服力。
C.对于理想志向这一分论点,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但重点是阐述理想志向的当代含意。
-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这种结构的好处是论证层次清晰,有条不紊.便于读者接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能力、才气以及坚定的人生理想和志向,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保证,也是儒家思想的重
要内容。
- 生命不息,积极进取,体现的是儒家人生哲学中人要有主观能动性,是由内而外的进取精神。
- 社会要求进步的客观性使得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成为必然要求,而儒家思想成为必
然的选择。
-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为人们所敬仰的创业者和做出贡献的人,与儒家思想的精华有着重要的关系。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C
有关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文章:
-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近日,南京大屠杀档案资料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如今,科学与技术所构成的“普照光”照耀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 论述类文本阅读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
-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美处于不断的创造之中,时时呈现出恒新恒异的形态。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在文学批评研究中,人们往往以“不平则鸣”来阐释诗人作家的不幸和痛苦生活
-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康德认为,认识含有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要素。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
- 论述类文本阅读 艺术与中国社会 宗白华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论述类文本阅读 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的关键环节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 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儒学文化的本质特性 ①儒学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
-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
相关热门: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洗澡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
- 实用类文本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文学类文本阅读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
- 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 文学类文本阅读 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黄昏的时候,在浅山上吃草或者在田野里劳作的牛
-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近日,南京大屠杀档案资料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
- 现代文阅读答案 白纸黑字 奚同发 决定去一趟那座小城,虽然平日指尖一次次抚摸地图上那个圆点
按Ctrl+D键将文章加入收藏夹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
- 论述类文本阅读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历代儒家的“知行观”吴光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历代儒家的“知行观” 吴光
- 论述类文本阅读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戏曲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戏曲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从哪里起源,这些问题成为一代代学者兀兀穷年的追问
- 论述类文本阅读 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德的《丝绸之路
- 论述类文本阅读 生肖 对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爱”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要求各种审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