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标签: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发布时间:2018/1/3 11:33:00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from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2)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7.(1)BC
(2)①“寒”即寒冷,这个“寒”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②“寒”因“此夜”两字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肌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 的离别之夜诗人独特的感受;③这里“寒”字分别呼应了首句形容夜烟弥漫,诗人心情迷乱的“乱”字,次句暗示诗人伫立凝望产生的聚散匆匆感的“飞”字,第三句既写外界景象,又写内心情 怀的“寂寞”,这样全诗就把送别之后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寓情于景法融入描写之中了。
其它网友正在看: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 杜 甫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始闻秋风① (唐)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杳杳寒山① 道 唐寒山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姑苏有赠 俞德邻① 画接珠翠列娉婷,辽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黄陵庙① 李群玉 黄陵庙前莎草,黄陵女儿蒨②裙。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社日① 唐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棚鸡栖半掩扉。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岁 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南归阻雪 孟浩然 我行滞宛许①,日夕望京豫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相关热门:
- 文言文阅读答案 熊赐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 实用类文本阅读 9月16曰,参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的代表在蒙蒙细雨中考察一路
- 文学类文本阅读 被饥饿燃烧的人们 台静农
-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美感与快感 如果把美感经验看成形象的直觉,它和寻常快感的分别就不难寻出了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老屋小记 史铁生 二十三岁时我曾到一家街道生产组去做工,做了
- 论述类文本阅读“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张岱年: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求真之志 李存山
Ctrl+D
按Ctrl+D键将文章加入收藏夹
下次需要直接打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