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困扰京剧很久了。我们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
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程式就像细胞之于生命、语词之于文章,是一出戏的最小构成单位。作为构成美和呈现美的艺术元素,程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就像书法线条可以脱离字意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一样,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我们也一样可以欣赏水袖的曼妙、唱腔的婉转和武功的惊心动魄。“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技”,最初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戏”而被创造出来的,它的不断打磨也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
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在流派创始人相继离去、流派意识却空前强化的后流派时期,究竟应该如何继承流派?是满足于模仿那些被大师们使用过的程式技巧,还是那一种使大师能够成为大师的流派精神?“不似之似似之”,观众所希望看到的“高水平传承”,不是要求现在的演员简单机械地重复前辈大师的一举一动,而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往往大家明明是一个心气儿,说出来的话却迥然不同。相信这种割裂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评论家对戏曲创作实践的重视而逐渐消除。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了解了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
- 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
- “技”是在将“意”化“有”时为了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程式固定下来形成的。
- “技”创造出来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没有了“技”,戏剧就失去了灵魂。
-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第二段分析了这一问题。
#from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 文中用细胞与生命、词语与文章的关系比喻程式与戏曲的关系,通俗易懂。
- 文章在得出“戏”与“技”的关系结论后,论述了这一结论对京剧传承与创作的影响。
- 文章结尾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才是问题的根源。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技”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使我们可以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欣赏到“技”的美妙。
- 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影响并促进“技”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 只有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 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的割裂关系造成的戏剧发展的困扰,这一困扰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等因素而逐渐消除。
答案
- 答案C 。A项说法不当。文章第一节说“演‘技’还是演‘戏’……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这句话是说从源头上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才能解决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并不是说“了解了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B项“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分析错误。文章第二节引用王国维的话是说“(中国戏曲)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所以原文是说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借助虚拟可以看出,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D项“一旦没有了‘技’,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分析错误。原文是“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戏”才是戏剧的灵魂。综上,本题选C项。
- 答案D 。 D项“指出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才是问题的根源”分析错误。阅读文章最后一节中“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这句话阐述了问题的根源应是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相同的话语系统。所以选D项。
- 答案B。阅读文章第三节中相关文字:““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可知:“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是“戏”和“技”不断发展变化,建构起来的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而不是B项中所说的“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影响并促进“技”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所以B项说法错误。
其它网友正在看: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
- 论述类文本阅读“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 论述类文本阅读“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兼容 岳双喜 阿里巴巴金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 论述类文本阅读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
-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庄词媚 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
-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
- 论述类文本阅读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应接不暇。先是视窗与鼠标,
-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不长,沿线各国对它并不一定了解
相关热门: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
-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
- 现代文阅读答案 瓷瓶薛长登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
- 文言文阅读答案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 现代文阅读答案“静音飞机”――未来飞机的模型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妻之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中国建筑中的塔 梁思成 现在说到砖石建筑物
-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两株玉兰树陈忠实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
按Ctrl+D键将文章加入收藏夹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佳 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 佳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 刘 佳
-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
- 论述类文本阅读 曲牌的“京剧化”创新
- 现代文阅读答案 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和政治领域改革的推进,释放了社会活力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宋)郑思肖 其一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琇者,蒲州解人也。父审素,为巂州都督,在边累栽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社会车辆的平均载人数量为1.5人,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低下
-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诱狼张爱国 大雪整整下了一个月,一停下,猎人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树林里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元日田家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
-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