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思乡,为什么不回家? 雷 蕾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思乡,为什么不回家?
雷 蕾
1990年,世纪老人张学良在台北圆山饭店公开庆祝90华诞时,特意要求听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深沉优美的旋律响起时,张学良潸然低首,哽咽无语。
马思聪191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11岁时去法国,1928年入巴黎音乐院学习小提琴,他是考入巴黎音乐院的第一个东方人。学成归国后不久,与王慕理结为夫妇,从此,马思聪演奏小提琴时,王幕理总是他的钢琴伴奏。
抗日战争爆发后,受革命新兴音乐运动的影响,马思聪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发表文章,激励人民起来抗日救国;他也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还发表题为《我怎样作抗战歌》的文章,鼓励更多的人创作抗战歌曲。在敌人的炸弹声中,他创作了《思乡曲》。曲子取材于曲调质朴而优美的蒙古民歌《墙头上跑马》――早先北方的土城墙都很窄,在上面跑马只能向前,寓意无法回故乡。后来,马思聪又给《思乡曲》填上新词,歌词和着舒缓延绵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游子的无尽乡愁。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马思聪到重庆参加了励志社乐队。那时,他虽然已是著名音乐家,仍然身体力行,携带妻儿,不辞辛劳地辗转于各地进行演出活动,还亲自在电台上广播、教唱抗战歌曲,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日寇的侵略。
北平和平解放后,马思聪应邀到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并作为文化界代表参加了政协第一次会议。此时的马思聪意气风发,参加了大量的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马思聪接受任命,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他为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做出了重要贡献。马思聪的儿子马如龙回忆,父亲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是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那时,父亲被人们称为‘老周(周恩来)的宠儿’,事业上风生水起,音乐创作达到一个高峰。”
“文化大革命”中,马思聪由于受到严重迫害而含冤流亡国外,并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此后,马思聪在美国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20年,但他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曾说:“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而祖国只有一个。”他拒绝申请政治避难,不去领难民救济金,靠创作和演出来维持生活。他在与好友的见面和通讯中,多次表达自己对祖国、友人和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的关心。他在美国时的音乐创作,几乎全是中国题材。他晚年花费大量精力创作的歌剧《热碧亚》,也以少数民族的生活为题材。直到去世前一年,他还给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写信说:“我们都已步入晚年,在个人来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写完几个作品,也算是我为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上所尽的一点微力。”马思聪曾几次想回祖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至死未再踏上祖国的土地。《思乡曲》结尾的追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亦是马思聪一生最难解的情怀。
1987年5月20日,马思聪辞世。他的夫人在他书桌上发现了一篇未完成的音乐遗作,题为“思乡”。(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是音乐家,我珍惜恬静、和平的生活,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热爱和尊敬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我个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指“文化大革命”)所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马思聪《我为什么离开中国》)
#from 实用类文本阅读 思乡,为什么不回家? 雷 蕾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②《思乡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深沉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一种浓郁的思乡情绪;第二部分变奏,展开,以激情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第三部分用更加抒情的旋律表达了一种绵延不绝的怅惘。(新浪博客)
③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叶浅予《为马思聪饶舌》)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思乡曲》催人泪下,这是因为曲子所表达的内容,体现了抗战时期人们对故乡深沉的怀恋之情。
B.新中国建国之初,在周恩来的信任下,马思聪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也是他在国内“最快乐的日子”。
C.马思聪认为,“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发生的悲剧远远超过了自己遭受的一切不幸,而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回家”的根本原因。
D.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撷取了马思聪人生的若干片段,记述了他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事迹,表现了一位音乐大师的伟大人格。
5.写张学良听《思乡曲》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为什么说“马思聪不欠祖国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C 5.①表现了张学良思念家乡的深沉和痛苦,从侧面表现(渲染)了《思乡曲》的艺术感染力。②奠定了文章凝重感人的基调。③引出下文对《思乡曲》作者马思聪事迹的叙述。
6.①抗战时就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②北平和平解放后,参加了大量的音乐交流和演出活动,并为新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作出了重要贡献。③虽受政治迫害被迫流亡国外,但始终心系祖国和祖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并为民族音乐的发展默默奉献。④临终前依然在创作思乡题材的作品,一生对祖国忠诚不渝。学#
【解析】
点睛: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注意文本的性质是人物传记,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品质;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靠头的作用时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还要考虑表达方式的转换手法有抒情、议论的色彩。此题在文章的开头,注意从内容上分析反应传主的情感,从结构上分析奠定情感基调和引起下文的作用。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杉
- 实用类文本阅读 柳诒徵:一身正经才情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叶嘉莹:传承古典诗词之美 王若安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 实用类文本阅读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珏哲
- 实用类文本阅读 总理县长唐绍仪 总理是指国家内阁总理,
- 实用类文本阅读 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 李舒亚
- 实用类文本阅读 调查发现,82.55%的高校有报纸;84.29%的高校有广播
- 实用类文本阅读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
- 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 实用类文本阅读 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尊严死 聂鑫森 一辆白色的小车,驶出了湘楚大学的校门
- 实用类文本阅读 江平:我所能做的是呐喊
- 实用类文本阅读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
相关热门:
- 论述类文本阅读“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杉
-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云襟胸怀 【美】贾莱斯·凯瑟·莱斯特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儒家的“礼治”思想 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儒家礼乐典章制度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
- 实用类文本阅读 柳诒徵:一身正经才情
- 文学类文本阅读 碱蓬草 胡修江 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金秋的菊花开放时,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书札也可以称为手扎、尺牍、书翰或者书信,诸名之间并无实质性的不同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
按Ctrl+D键将文章加入收藏夹
看过本文的网友还看过: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举于乡,历刑部主事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中国古地图 在古代,先民们在器皿或岩石上绘制质朴的图画,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
- 现代文阅读答案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
- 论述类文本阅读“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杉
- 文学类文本阅读 云襟胸怀 【美】贾莱斯·凯瑟·莱斯特
-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文言文阅读答案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