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粉墨王侯”谭鑫培 在中国艺术史上,“粉墨王侯”谭鑫培对京剧的贡献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粉墨王侯”谭鑫培
在中国艺术史上,“粉墨王侯”谭鑫培对京剧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一大流派谭派,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将徽、汉、昆、梆子诸腔转化为成熟的京剧剧种的任务。
在谭鑫培之前,尽管京剧在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时代已经创立,但草创时期的京剧杂有汉(腔)、京(腔)、秦(腔)、昆(曲)、梆(子腔)的特点。至谭氏时代,他以天纵之资,“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序),正式确立了以京、汉语音为主,包含湖广韵、中州调的“复合型”京剧音韵体系。
谭鑫培对京剧的众多行当都有重要影响,尤以对老生行的影响最大。谭氏以前,老生行由“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创立了一种兼济壮美(气势)、优美(韵味)的整体性风格。程、余时代,正值鸦片战争之后,国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下,对慷慨悲壮、充满阳刚之气的唱腔高度认同。因而这一时期的老生唱腔,古朴简练,圆洪庄重,平正无巧,拉长声,翻高唱,放悲音,直腔直调,激越饱满。应该说,程、余、张完成了京剧唱腔的第一次创制,但总体上仍不出以气势取胜的范围。随着京剧自身的演进和成熟,当时已经出现壮美(气势)和优美(韵味)分流演进的趋势。谭鑫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集长庚、二奎、九龄等人之长,广泛地从小生腔、青衣腔、大鼓腔、皮影腔中吸收营养,进行旋律、节奏的巧妙变化,使京剧从“老三杰”诸腔杂陈的阶段,走向音韵声腔统一、“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突出人物塑造的成熟时期,迈出了具有开创性和历史性的一步,“集众家之特长,成一人之绝艺,自皮黄以来,谭氏一人而已”(陈彦衡<旧剧丛谈》),实在不为过誉。谭鑫培完成了京剧由重壮美向重优美的风格转换,确立了百年京剧以韵味取胜的主导地位。
从中国艺术史的角度考察,谭是继程长庚之后奠定京剧国剧地位的关键人物。程长庚之前或同时期的北京舞台,既不乏一些名伶名角,同时也是一个诸腔杂陈、多派竞争的时代,京剧还没有定型,尚有徽派、汉派、京派之分;同时昆曲、梆子等剧种也常和京剧同台争胜,还不能说程长庚身后的京剧就已经具备了他派艺术无可比拟的宗主地位。但历史的偶然性赋予了京剧一种历史的机缘:在程长庚身后又出现了一位能将徽、汉、京融于一体的后继者谭鑫培。谭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上至太后、皇帝、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的各个阶层成为京剧的忠实观众。清末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谭派唱腔的众口模仿:“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此后的百年光景,京剧迎来了一个高度普及化和大众化的新时代,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谭鑫培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将社会加于艺人身上的“下贱”意识大大扫除,有力推进了京剧艺术的职业化。在谭氏之前,艺人社会地位很低,艺人群体对自身社会地位也缺乏基本的认同。如享有盛名20年的郭宝臣终身不灌唱片、不教徒弟、不留影像,自谓“不愿自误误人”。即使是有“伶圣”之称的程长庚晚年也要让长子出京“寄籍正定,事耕读”,反映出其内心也不以演艺为高尚行业。但谭鑫培却从不把自己当“戏子”,即便是在王公大臣面前也不卑不亢,不以执业梨园为贱,还开创了世家梨园的传统。“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这是百年前一代文坛骁将梁启超对谭鑫培的赞誉。伴随着百年来京剧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伶界大王”谭鑫培之名,不仅没有消散于历史尘埃之中,反而熠熠生辉,至今回响不绝。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from 实用类文本阅读“粉墨王侯”谭鑫培 在中国艺术史上,“粉墨王侯”谭鑫培对京剧的贡献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A、谭鑫培以天纵之资,正式确立了以京、汉语音为主,包含湖广韵、中州调的“复合型”京剧音韵体系,从而创立了京剧。
B、在“气势”“韵味”两种风格流派分流演进的过程中,谭鑫培完成了京剧由重壮美向重优美的风格转换,确立了京剧以韵味取胜的主导地位。
C、文章结尾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话,不仅是对谭鑫培的赞誉,而且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中大量使用了京剧专业术语,这不仅是行文的需要(从专业的角度较为详细地介绍传主在京剧方面的建树),而且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8、文章多次提到程长庚,这对写谭鑫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
9、谭鑫培在奠定国剧地位方面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请简要回答。(5分)
A (张冠李戴,京剧在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时代已经创立)
8、①两个人是京剧形成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程对京剧艺术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谭派京剧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②通过对两人在京剧唱腔等艺术上的比较,突出了谭鑫培在京剧成熟方面所做出的贡献;③通过对比两人对京剧艺术价值的认识,突显了谭鑫培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完成了将徽、汉、昆、梆子诸腔转化为成熟的京剧剧种的任务。②完成了京剧由重壮美向重优美的风格转换,确立了百年京剧以韵味取胜的主导地位。③使各阶层成为京剧的忠实观众,让京剧得以普及,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小编推荐实用类文本阅读:
- 实用类文本阅读 潘恩,被历史辜负的人 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这个固有印象可能已经被打破了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张震将军的乡情 凌 辉 张震将军对老区和故乡情有独钟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 实用类文本阅读 控诉大会 杨绛 三反运动【注】期间,我在清华任教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
- 实用类文本阅读 110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
-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家谱传家风 央广网北京2月12日消息(记者牛萌 王涛 李楠)
- 实用类文本阅读 豪迈洒脱蒙文通 经学大师蒙文通,在执教成都大学
- 实用类文本阅读“徐半尺” 华夏辨画第一人 程仲霖
- 实用类文本阅读 霍金弟子,用文学的方法写宇宙[来源:] 范典
- 实用类文本阅读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实施的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1月10日在京发布
- 实用类文本阅读 莫言三影 从维熙 这年的年节前的 12 月 28 日,友人们在我家中欢聚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丰子恺:抒情漫画缘何依然动人 范昕
相关热门:
- 文学类文本阅读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
-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
-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名字不仅是单纯的指称符号,它还具有丰富的意蕴。
- 文言文阅读答案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文言文阅读答案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
- 文言文阅读答案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 文言文阅读答案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
- 现代文阅读答案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
按Ctrl+D键将文章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