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楚江: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的那一段水系,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散丝:即雨丝,这里比喻流泪。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
8.尾联说“相送情无限”,其中“情无限”在诗中概括了那些场景或事实?请简要分析。
(6分)
#from 古代诗歌阅读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
9. 该诗中的“漠漠帆来重”“ 海门深不见”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写法和意象使用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8.诗中概括的场景或事实有:①诗人驻足岸边,目送友人,直至友人不见踪影,仍不忍离去;②不顾自己的孤寒,长时间置身“微雨”中;③望不见远去者的踪影,禁不住泪水如雨丝一样纷纷落下。(每答出1点给2分。)
9.相同之处:①借眼中景物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友人的远去,曲折表达诗人长时间驻足岸边,将依依不舍之情寄寓景物描写之中。②两诗中都以“帆”代替友人离去的踪影,让读者想到江面的浩渺,含蓄地表现诗人心中远去者的孤寒,寄寓深沉的惜别之情。(第①点3分,第②点2分。有其他分析,若合情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注意对诗歌中画面内容的描绘,重点注意人物的活动和场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
按Ctrl+D键将文章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