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韦素园君 阅读答案
忆韦素园君
鲁 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忆韦素园君 阅读答案文章忆韦素园君 阅读答案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430112762845.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23.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3. ①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②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
24. 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25. 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23.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的原因,以及鲁迅这样说表现出的对韦素园的认识和感情。
24.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的写法特点的能力。要细读文段,把握文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分析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该段中“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能够体现作者感情的变化,四个“忽而”在句式上构成了排比,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25.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阅读全文,按了解程度的由浅入深找到相关的词语:瘦小(生病、生活条件不好)、精明(思想敏锐)、正经(严肃)、执著(挑战冷门,甘坐冷板凳)、热爱工作(鲁迅记忆与他初次见面时他就在工作,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笑影少(在长者面前尊敬的态度,显得拘谨)、认真(致命伤,精神内核)、关心朋友、迂(不许朋友再咯血了)、平凡(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将这些句子加以整合即可。
阅读答案:
- 专利抑制创新 阅读答案
- 手谈 刘军 阅读答案
-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阅读答案
- 不懂外文的翻译家 阅读答案
- ①自我同一性客观上是自我人格的统合性和一贯性 阅读答案
- 一粒麦子的诞生 阅读答案
- 马与龙的文化缘 阅读答案
-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遗留, 阅读答案
- 笨拙的土豆 阅读答案
- ①曾几何时,谈到国产手机,就意味着低端 阅读答案
- 故里之争显现地方政府公司化 阅读答案
- 乡村英文 ——乡村纪事之一 阅读答案
- 峡 谷 阿 城 阅读答案
- 红山嘴,大雪即将封山 阅读答案
- 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 阅读答案
- ①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 阅读答案
- 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 阅读答案
-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阅读答案
- 最初的温暖 阅读答案
- 留得青山在 阅读答案
- 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纠缠着近当代知识分子的头脑和步伐 阅读答案
- 野 草 丽 尼 阅读答案
- 河上柳 废名 阅读答案
- 文学功能的弱化 韩少功 阅读答案
- ①当下,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 阅读答案
- 蒲松龄之道 张炜 阅读答案
-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 阅读答案
- 陷阱里的狼 王族 阅读答案
- 走向未知的边界 阅读答案
- 窗 外 (墨西哥)奥克塔维奥·帕斯 阅读答案
- 论自然美 李泽厚 阅读答案
-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阅读答案
- 藏 獒 周国华 阅读答案
-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阅读答案
-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阅读答案
-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阅读答案
- ①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 阅读答案
- 香山青松 阅读答案
- ①曾几何时,谈到国产手机,就意味着低端, 阅读答案
- 韩剧热无关文化自尊 乾 羽 阅读答案
- 看不见的光 宗璞 阅读答案
-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阅读答案
- 剃头张 邵孤城 阅读答案
- 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 阅读答案
- 河洛地区指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广大地区。 阅读答案
-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阅读答案
- 目前,物理学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阅读答案
- 母亲不是圣人 张萍 阅读答案
- 心与手 [美]欧·亨利 阅读答案
- 怪 人 [乌拉圭]比亚纳① 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答案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
-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
-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三块钱国币(节选)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 现代文阅读答案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要写出潜伏在河流下面的东西 ——著名作家高建群访谈录
- 现代文阅读答案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