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阅读答案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
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
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
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阅读答案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阅读答案
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
文写就,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
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1444年利用汉字的笔画
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阅读答案文章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阅读答案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1430103880745.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
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
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
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
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
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答案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1. C不符合题干要求,不属于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的表述。
2. D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
3. C不是“形声字”而是“汉字”的字形少变。
阅读答案:
- 藏 獒 周国华 阅读答案
- 《苏台览古》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阅读答案
-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阅读答案
- 也是水湄 张晓风(台湾) 阅读答案
- ①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 阅读答案
- 香山青松 阅读答案
- ①曾几何时,谈到国产手机,就意味着低端, 阅读答案
- 韩剧热无关文化自尊 乾 羽 阅读答案
- 看不见的光 宗璞 阅读答案
-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阅读答案
- 剃头张 邵孤城 阅读答案
- 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 阅读答案
- 河洛地区指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广大地区。 阅读答案
-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阅读答案
- 目前,物理学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阅读答案
- 母亲不是圣人 张萍 阅读答案
- 心与手 [美]欧·亨利 阅读答案
- 怪 人 [乌拉圭]比亚纳① 阅读答案
-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阅读答案
- 念 想 赵 新 阅读答案
- 围 巾 阅读答案
- 从先秦以来,我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 阅读答案
- 宅男(陈力娇) 阅读答案
- 宫崎骏:造梦师谢幕 阅读答案
- 各种艺术都各有它特殊的筋肉技巧。 阅读答案
- 我:没胳膊,没腿,没烦恼 阅读答案
- 林冲见差拨 阅读答案
- 新道德主义这一提法,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 阅读答案
- 梁漱溟:胡同里走出的“中国的脊梁” 阅读答案
- 防空识别区 阅读答案
-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 阅读答案
- 中国的眼睛 萨 苏 阅读答案
- 坦然看生活 阅读答案
- 婉约江南 阅读答案
- 诗 人 的 孤 寂 阅读答案
- 沉 默 的 子 弹 周 海 亮 阅读答案
- 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 阅读答案
- 宋凡平死后的第四天,一个上了年纪的农民拉着一辆破旧的板车, 阅读答案
- 序曲 韩少华 阅读答案
- 中庸与净化 阅读答案
- 壶 碎 阅读答案
- 中国医学有着诸多独特性质,其中之一是与乡土社会的关系,阅读答案
- 艺术想象与变态心理 阅读答案
- “谣”这十字的本义是歌唱而无乐器伴随 阅读答案
- 方月饼 阅读答案
- 9月23日,“全球新媒体与社会公益峰会-北京论坛 阅读答案
-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 阅读答案
- 高 手 阅读答案
- 金就是金属,包括铜、铁等。这里是指用铜、阅读答案
- 走 眼 王伟锋 阅读答案
相关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答案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
- 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
-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三块钱国币(节选)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 现代文阅读答案 天 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 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要写出潜伏在河流下面的东西 ——著名作家高建群访谈录
- 现代文阅读答案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 现代文阅读答案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