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集合与逻辑
-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3.集合的基本运算
- 4.命题及其关系
- 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6.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 7.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 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 2.定义域与值域
- 3.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 4.反函数
- 5.奇偶性与周期性
- 6.二次函数
- 7.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 8.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 9.对数与对数运算
- 10.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 11.幂函数
- 12.绝对值函数与分段函数及其他函数
- 13.函数与方程
- 14.函数的应用问题
- 15.函数的图像
- 3.数列
- 1.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 2.等差数列及其性质
-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4.等比数列及其性质
-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6.数列的求和
- 7.数列的通项
- 8.数学归纳法
- 9.极限(含函数的极限)
- 4.三角函数
- 1.任意角和弧度制
-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 4.和角公式与倍(半)角公式
- 5.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 6.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 7.函数y=Asin(wx+@)+B
- 8.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 9.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 5.平面向量
-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概念
- 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
-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夹角、模)
- 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 6.不等式
- 1.不等式关系与不等式
- 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法
-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 4.基本不等式
- 5.不等式的证明
- 6.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 7.空间几何体
-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 4.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5.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 6.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 7.空间直角坐标系
- 8.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 9.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 10.空间角与距离
- 8.算法初步与框图
- 1.算法与程序框图
- 2.基本算法语句
- 3.算法案例
- 4.流程图
- 5.结构图
- 9.直线与圆
- 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方程
- 2.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 3.圆的方程
-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10.圆锥曲线与方程
- 1.椭圆
- 2.双曲线
- 3.抛物线
- 4.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 5.曲线与方程
- 11.导数及其应用
- 1.变化率与导数
- 2.导数的计算
-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 5.定积分的概念
- 6.微积分的基本定理
- 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 12.计数原理
- 1.两个计数原理
- 2.排列与组合
- 3.二项式定理
- 13.概率
- 1.随机事件的概率
- 2.古典概型
- 3.几何概型
- 4.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 5.概率的应用
- 6.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 7.独立性
- 8.二项分布及其他分布
- 9.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 10.正态分布
- 14.统计
- 1.随机抽样
- 2.用样本估计总体
- 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 4.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 5.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运用
- 15.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 2.复数的几何意义
- 3.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 16.选考内容
- 1.几何证明选讲
- 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3.不等式选讲
- 4.矩阵与变换
- 17.推理与证明
-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 18.数学思想方法
- 1.函数与方程思想
- 2.数形结合的思想
- 3.分类与整合思想
- 4.化归与转化思想
- 5.特殊与一般思想
- 6.或然与必然思想
- 7.有限与无限思想
- 8.同余定理
- 9.整数的整除
- 10.高斯函数
- 2020学年高中数学(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攻略详解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第2讲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 大小:1.05MB
- 格式:ppt
- 学币:8
- 2020学年高中数学(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攻略详解试题:第二部分 专题二第2讲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Word版含解析
- 大小:114.00KB
- 格式:doc
- 学币:8
- www.gkstk.comA级 基础通关一、选择题1.已知Tn为数列eq \b\lc\{\rc\}(\a\vs4\al\co1(\f(2n+1,2n)))的前n项和,若m>T10+1 013恒成立,则整数m的最小值为( )A.1 026 B.1 025 C.1 024D.1 023解析:因为eq \f(2n+1,2n)=1+eq \f(1,2n),所以Tn=n
- 2020学年高中数学(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攻略详解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2讲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 大小:1.10MB
- 格式:ppt
- 学币:8
- 2020学年高中数学(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攻略详解试题:第二部分 专题二 第2讲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Word版含解析
- 大小:116.50KB
- 格式:doc
- 学币:8
- www.gkstk.comA级 基础通关一、选择题1.已知Tn为数列eq \b\lc\{\rc\}(\a\vs4\al\co1(\f(2n+1,2n)))的前n项和,若m>T10+1 013恒成立,则整数m的最小值为( )A.1 026B.1 025C.1 024D.1 023解析:因为eq \f(2n+1,2n)=1+eq \f(1,2n),所以Tn=n+1
- 2020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快速解题技法试题 专题4.4 数列的求和方法-奋战到底之(解析版)
- 大小:3.40MB
- 格式:doc
- 学币:9
- 第四讲 数列求和【套路秘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分组求和:把一个数列分成几个可以直接求和的数列;2.裂项相消:有时把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分成二项差的形式,相加过程消去中间项,只剩有限项再求和;3.错位相减:适用于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构成的数列求和;4.倒序相加: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5.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
- 江苏省2020年高考数学苏教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题组强化课件:第七章 第40课 数列的求和
- 大小:1.26MB
- 格式:ppt
- 学币:5
-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页 第七章 数列、推理与证明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 数学 栏目导航 第七章 数列、推理与证明 第40课 数列的求和 链教材 · 夯基固本 栏 目 导 航 研题型 · 技法通关 链教材 · 夯基固本 2 101 研题型 · 技法通关 57 第*页 第七章 数列、推理与证明 高考总复习 一轮复习导学案 · 数学
- 江苏省2020年高考数学苏教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题组强化作业:第七章 第40课数列的求和
- 大小:19.50KB
- 格式:doc
- 学币:5
- 第40课 数列的求和A. 课时精练一、 填空题1. 已知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bn-an=2n+1,那么Tn-Sn=________.2.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eq \f(1,(n+1)\r(n)+n\r(n+1))(n∈N*),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则Sn=________.3. 已知数列{an}满足an+1+(-
- 2020年度高考数学(理科)一轮复习考点详解巧突破课件:第六章 第4讲 简单的线性规划
- 大小:1.15MB
- 格式:ppt
- 学币:8
- (m+1)2=4.解得 m=-3 或 m=1.检验知当 m=-3 时,已知不 等式组不能表示一个三角形区域,故舍去,所以 m=1.故选 B. 图 D39 答案:B 第4讲 简单的线性规划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 2019年高考数学(理)二轮精编增分题型组合学案:专题二 第2讲 数列的求和问题 Word版含答案
- 大小:257.50KB
- 格式:doc
- 学币:10
- 第2讲 数列的求和问题[考情考向分析] 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一般数列的和,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热点一 分组转化法求和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例1 (2018·西南名校联盟月考)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a
- 2019年高考数学(文)二轮精编增分题型组合课件:专题二 第2讲 数列的求和问题
- 大小:4.66MB
- 格式:ppt
- 学币:8
- * * * * * * 解答 (1)裂项相消法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通项an分拆成an=bn+k-bn(k≥1,k∈N*)的形式,从而在求和时达到某些项相消的目的,在解题时要善于根据这个基本思想变换数列{an}的通项公式,使之符合裂项相消的条件. (2)常用的裂项公式 思维升华 解答 跟踪演练3 (2018·潍坊模拟)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2,an>0(n∈N*),S6+a6是S
- 2019年高考数学(文)二轮精编增分题型组合学案:专题二 第2讲 数列的求和问题 Word版含答案
- 大小:292.50KB
- 格式:doc
- 学币:8
- 第2讲 数列的求和问题[考情考向分析] 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一般数列的和,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热点一 分组转化法求和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例1 (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2an+1-an
- 2019年度高考数学(全国通用)二轮复习课件 第2讲 数列的求和问题 (50张)
- 大小:4.37MB
- 格式:pptx
- 学币:7
- 剖析题型 提炼方... tex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evaluation version limitation.实验解读构建知识网... tex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evaluation version limitation.探究高考 明确考... tex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evaluati
- 冲刺2019年高考数学(文)高分宝典30个真题考点练习 考点17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Word版含解析
- 大小:4.94MB
- 格式:doc
- 学币:15
- 【考点剖析】1. 命题方向预测:考查数列的求和方法,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基础,重点考查“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等求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结合结合考查,难度在中等偏上.2.课本结论总结:(1)等差数列的前和的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一般地,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是,当时,或;当时,(错位相减法).(3)数列前项和①重要公式:
- 冲刺2019年高考数学(理)高分宝典30个真题考点练习 考点17 数列的求和及综合应用 Word版含解析
- 大小:5.88MB
- 格式:doc
- 学币:15
- 【考点剖析】1. 命题方向预测:考查数列的求和方法,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基础,重点考查“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等求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结合结合考查,难度在中等偏上.2.课本结论总结:(1)等差数列的前和的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一般地,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是,当时,或;当时,(错位相减法).(3)数列前项和①重要公式:
- 2019年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25个必考点课件 专题13 数列的求和
- 大小:1.93MB
- 格式:pptx
- 学币:5
- 单击此处编... tex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evaluation version limitation.单击此处编... text has been truncated due to evaluation version limitation.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数列的求和数列??高考数学25个必考点— ... text has been tru
- 2019年高考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25个必考点试题 专题13 数列的求和 Word版含解析
- 大小:672.50KB
- 格式:doc
- 学币:5
- 一、基础过关题1.数列1,3,5,7,…,(2n-1)+,…的前n项和Sn的值等于( )A.n2+1- B.2n2-n+1-C.n2+1- D.n2-n+1-【答案】 A【解析】 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2n-1)+,则Sn=[1+3+5+…+(2n-1)]+(++…+)=n2+1-.2.(2016·西安模拟)设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2 016
- 2019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精编分层课件 :第五章 第4讲 数列的求和
- 大小:1016.50KB
- 格式:ppt
- 学币:8
- 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 k: ①若 k 为偶数,则 k+5 为奇数. 有 f(k+5)=k+3,f(k)=2k-2. 若 f(k+5)=2f(k)-2,则 k+3=4k-6?k=3 与 k 为偶数矛 盾.不符舍去. ②若 k 为奇数,则 k+5 为偶数. 有 f(k+5)=2k+8,f(k)=k-2. ∴2k+8=2(k-2)-2,8≠-6,则这样的 k 也不存在.
- 2019届高考数学(江苏版)迅速提分精品试题 问题4.4 如何顺畅求解复杂数列的求和问题 Word版含解析
- 大小:1.59MB
- 格式:doc
- 学币:10
- 2018届高三数学成功在我专题四 数列问题:一、考情分析数列求和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可以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也可以以解答题形式考查数列,公式求和、裂项求和、错位相减法求和是常考问题.二、经验分享1.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1)若an=bn±cn,且{bn},{cn}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2)通项公式为an=的数列,其中数列{bn
- 2019届高考理科数学一轮总复习课前自助、授人以渔课件:6-专题研究2 数列的求和
- 大小:1.21MB
- 格式:ppt
- 学币:10
- 请做:专题层级快练 (三十八) 专题研究二 数列的求和
- 2019届高考理科数学一轮总复习课前自助、授人以渔训练:38专题研究2 数列的求和 Word版含解析
- 大小:135.00KB
- 格式:doc
- 学币:10
- 专题层级快练(三十八)(第一次作业)1.数列{1+2-1的前n项和为( )+2 .+2+2-1 .+2+2答案 数列{(-1)(2n-1)}的前2 018项和S等于( )-2 016 .18C.-2 015 .答案 解析 S=-1+3-5+7+…-(2×2 017-1)+(2×2 018-1)=+2+…+2个2相加=2 018.故选在数列{a中已知对任意n∈N1+a+a